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言语   
言语
江苏公务员网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精解(14)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0-05-27      来源:江苏公务员网
【字体: 】              

    1.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偿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B.甲方说乙方有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C.甲方因为宽容,已经错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D.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2.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了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
  A.并不关注于某些具体的目的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D.主要教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3.《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数十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明显加重。专家们认为,这样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可能来自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同时,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与失效,也在随时随地制造和产生着新的城市贫困人群。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由多种原因形成
  B.流人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不能算作城市新贫困阶层
  C.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具有劳动能力的市民不会贫困
  D.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不会贫困
  
    4.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段话提到的黄河特点的是(  )。
  A.黄河流程漫长B.黄河流域广大
  C.黄河气势雄伟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我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经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绣女便名播四海了。
  这段话意在表明(  )。
  A.苏州的现代化,使仍然保有江南古典风韵的周庄脱颖而出
  B.周庄比苏州更富有江南古典绣女的韵味
  C.苏州的现代化,使她失去了原有的古典风韵
  D.周庄是江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甲方提到以前的履行合同情况是为了在这次谈判中找更多的借口和筹码。
  
    2.【答案】B。解析:选项A、C说的比较片面,不是题干真正支持的观点;选项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题干中主要是说教育需求能让生活幸福,并使人享受生活乐趣,因此选择B。
  
    3.【答案】A。解析:本题比较简单。A是对文中形成城市贫困人群原因的概括,B、C、D的内容都与原文相悖。
  
    4.【答案】D。解析:由“经……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可知黄河流程漫长,故A正确。由“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可知黄河流域广大,故B正确。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可知黄河气势雄伟,故C正确。题中只说明了黄河的自然特征,而没有提及黄河的人文特征,故D不属于文段提到的黄河的特征,当选。

    5.【答案】A。解析:题干讲的是由于“苏州的毁灭″,苏州的现代化,使得“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绣女便名播四海了”,因此A项正确。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