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告时事  >> 考试公告   
考试公告
申论热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9-04-21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iangsu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2月17日下午,故宫发布名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元宵节灯会活动信息后,引发持续关注和抢票热潮,元宵节当晚的灯会活动预约票几乎是“秒光”。在18日0点时,再尝试登陆故宫门票预售系统时,甚至已经无法打开网站。一场传统灯会竟然能点燃如此巨大的参与热情,元宵佳节在如今所展现出的文化魅力,可见一斑。


  不只是元宵节,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花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院,孩子们围坐在蒙古包里,亲身体验蒙古族小年祭火仪式,品尝麻糖、果条和奶茶等传统食品;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南京白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出的结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我们党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路径,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也是新形势下处理文化传统“守”与“变”关系的科学指南。


  公考解读


  [权威论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习近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


  [内涵]


  创新性发展。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按照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方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完善,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新时代的特点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传统文化,都要以实践标准为准绳,以能不能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依据。因此,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重点的原则。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华文化也是一个良莠并存、具有内在矛盾的统一体。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也要正视缺陷,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传统有优秀与不良两种性质,我们要弘扬的是优秀传统,对不良传统则必须舍弃。


  区别优秀与不良两种文化传统,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是看其是促进社会的进步还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传统的存在往往不是纯粹独存、绝对对立的,而是交叉互渗。比如,儒家的仁爱观念,既表现了人道精神,也包含了等级观念。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既是一种因果律的理性观念,也是一种神学说教。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思想前提,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生命力的思想基础。


  [意义]


  一是增强文化自信需要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做到“文化自强”,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定立场,把握方向。“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不忘根本,同时又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着眼未来发展。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孤芳自赏的民族排外主义,也不是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而是在坚守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地扬弃。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今世界,只有守住根本,不忘根本,不迷失自我,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积极传承,才能开拓创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现代价值并使其鲜活化,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互动交流中既固守民族本色,同时又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文化独立的地位,从而使文化在兼收并蓄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力。


  二是培育中国精神需要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忠于信仰、勤于实践、敬畏历史,是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和本质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精神的根与魂。中国精神的弘扬必须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前提下,扎根于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继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向上向善、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优良文化传统,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使其鲜活化。


  三是凝聚中国力量需要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将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海内外儿女共同的根,是联系海内外同胞的桥梁与纽带。翻开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史册,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巨大作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核心。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古代灿烂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力量,而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凝心聚力的作用。


  [对策措施]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技术和创意含量高的载体与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之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阐释社会现实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携手前行的力量


  2. 文化创新应立足传统兼收并蓄


  3. 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文化对人产生影响,往往是润物无声的,而传统节日更是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能从一副春联中欣赏到笔走龙蛇的书法魅力,领略到对仗工整的汉字之美;也能从一场舞狮中体会到勇猛精进的精神,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一切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示例二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六方面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


  示例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精彩结尾]


  示例一


  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以节日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各族群众现实生活的跨时空对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散发出来。“迎春祈福”“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中华文化给予每一个中国人表达美好愿景的时刻,每当这种时刻,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温情、祝福,滋养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并从中汲取携手前行的力量。


  示例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只有“双管齐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生命力,方可使其得以广泛弘扬,从而彰显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示例三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一定随历史的变迁而消亡,而往往在人们的思想中长期发挥作用。一种文化的先进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就是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因此,我们要善于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切人类的前途命运,能够对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

 



互动消息